疫情后外销:疫情下外贸出口
疫情下外贸商家众生相:靠电商“输血”打开内销新局面
〖壹〗、疫情之下,外贸商家的经营面临严峻考验。疫情爆发后,出口订单骤减,许多企业面临巨大挑战。以周连发为例,这家钟表品牌在疫情前年营收达1000万元,其中90%的销量来自外销,主要销往东南亚、东北亚、欧洲等地区。疫情导致海外订单被取消,工厂的成品库存积压,使得资金链紧张。
〖贰〗、然而,疫情导致海外订单几乎全部取消,库存积压严重,资金链断裂,员工和公司的生存面临巨大挑战。同样受到影响的还有浙江宁波的运动户外品牌菲莱仕。菲莱仕主要向中东地区出口登山杖、灯具等户外装备,疫情爆发后,订单大幅减少,价值500万元的货品积压在仓库。
外贸企业“触电”:订单猛增,下半年亟待突围
月29日,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,部署进一步扩大开放稳外贸稳外资,决定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。会议指出,要围绕稳住外贸主体和产业链供应链,支持外贸企业增强抗风险能力。针对企业订单减少等突出问题,推出有效措施支持拓市场、增订单。
公司总经理杨雪锋告诉记者,虽然生产恢复了,但形势却不容乐观,因为从3月15日开始就没人下订单了。 “去年的出货量有200多万副,目前手上的订单是44万副,生产排期只到7月份,并且上半年还有10%的订单被取消,老客户停止下单。同时,由于境内外展会延期或取消,新客户接单也受影响,所以下半年订单情况也不明朗。
迈思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忠透露,目前手头订单很充裕,海外订单比去年同期提升30%,内销订单预计全年能增长50%。海外疫情暴发使得居家看电视的用户量猛增,全球13%的机顶盒电源适配器都由迈思普供应,因此新老客户的订单都有所增长。去年迈思普已经在国内扩建了多个销售网点,目前国内市场占比已超过40%。
浙江安吉,作为国内最大的转椅生产基地,2020年因“宅经济”兴起,办公椅、沙发等家居用品订单猛增。但许多企业负责人表示,尽管订单饱满,却因集装箱短缺、海运费暴涨而烦恼。黄忠明指出,现在最缺的是集装箱,积压的货物已租用了4万平方米的厂房,预计持续到下半年,导致企业利润下滑2个百分点。
深圳某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船务 曹娇珍:2020年下半年开始,运费一天一个价,以前运一个柜子到亚马逊,全段价格基本上是3万元到5万元人民币左右,现在要3万美元到5万美元。多家外贸公司表示,持续上涨的海运价格在不断蚕食着企业的利润。但是作为出口型企业,要想保住市场占有率,只能牺牲利润,咬牙坚持。
大量外贸订单被取消,宁波市联手拼多多从外销转内销
宁波,这座中国外贸第五大城市,去年出口总值超过6000亿元,今年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。自3月起,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爆发,导致海外订单延迟甚至取消,企业面临资金链紧张和供应链断裂的困境。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,宁波市决定与拼多多合作,通过电商平台推动外贸转内销。
面对外需受阻,宁波市决定与拼多多合作,通过网上模式,外贸转内销,启动内需市场。计划在5月31日之前,超过1500家宁波重点外贸企业通过拼多多开拓内需市场,全年实现外贸转内需订单超过200亿元。宁波的跨境电商连续3年位列全国第一,出口额超过2000亿元。
月25日,宁波市人民政府与拼多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共同推出“宁波优品云购甬行”系列活动,围绕帮扶企业拓订单、稳产能、稳就业,以及推动外向型产能转内需市场等目标,出台一揽子行动方案。
疫情之下门店关门、外贸订单减少怎么办?这家企业这么尝试,一下收入30万...
〖壹〗、这是在浙江宁波某服饰企业总部进行的一场直播卖货。受疫情影响,这家企业的线下门店全部无法营业。但通过线上直播打开了销路。负责人介绍,目前一场直播的销售量在3000单左右,销售额可以达到30万元。
〖贰〗、疫情初期,外贸企业面临订单减少甚至取消的挑战。一位纺织业企业家分享了他的经历,指出订单变化无常。然而,在海外疫情加剧期间,一些出口商品如宠物用品、健身器材等却迎来了销售高峰。朱秋城在跨境电商领域积累了多年经验,他敏锐地捕捉到了宠物用品市场的增长趋势,加大了这一领域的投入。
〖叁〗、面对订单减少的挑战,是否可以转向国内市场,实现国内国际两条腿走路?秦朔认为这是一个可行的方向,但难度较大。国内市场竞争激烈,内部市场价格战、渠道战等问题频发,且国内市场变化快速。企业需要建立销售渠道,进行广告宣传,并利用社交媒体等进行推广。此外,还需考虑国内消费水平与价格的匹配度。
〖肆〗、地方政府也行动起来给予帮助,比如在宁波,地方政府补贴、让利,帮助企业对接电商平台。秦朔指出,做代工厂的外贸企业现在开始打造自己的品牌并不晚。中国消费群体中,1990年后出生的人口已超过4亿,他们对新品牌接受度很高。
发表评论